生物科学门户网站
BIO1000.COM

浸大研发针对EBV相关癌症的双重靶向药物

由香港浸会大学(HKBU)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药,有望成为治疗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相关的癌症的下一代药物。

肽连接的药物对肿瘤中的酸性环境有反应,是第一个成功靶向两种由EBV同时产生的病毒蛋白的已知药物。它还通过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从而允许使用较低的药物剂量,从而有助于减少治疗副作用和健康风险。

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上。

新药靶向两种EBV特异性病毒蛋白

EB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已感染了全球90%以上的人口。众所周知,该病毒在多种癌症(例如鼻咽癌(NPC))中起关键作用,鼻咽癌在香港和华南地区非常流行。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主任兼系主任黄家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龙康乐博士及应用生物学系副教授罗嘉来博士率领和香港理工大学化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用一种肽构建了一种新型药物,该肽是多种蛋白质构建模块的组成部分,可以靶向两种EBV特异性病毒蛋白质-潜在膜蛋白1(LMP1)和爱泼斯坦-巴尔核抗原1(EBNA1)。它们是在所有被EBV感染的肿瘤细胞中表达的病毒蛋白,在与EBV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发的第一代药物的成功,这种新型的双重靶向药物采用以下治疗机制:(1)靶向并结合EBNA1,使其不再起作用,以及(2)抑制LMP1并用作成像剂。由于LMP1由于存在于细胞表面而更易于靶向药物,因此大大提高了新药选择性鉴定EBV感染的癌细胞的能力。

pH敏感性提高了药物靶向性

此外,研究人员对这种药物进行了设计,使其对酸性环境具有出色的敏感性。当药物与肿瘤细胞结合时,其肽将裂解并响应酸性肿瘤微环境而释放。然后它进入肿瘤细胞的核,并阻碍EBNA1的功能。由于正常细胞具有中性环境,癌细胞通常在酸性环境中盛行,因此该新药对酸性环境的出色敏感性可以将脱靶率降至最低。结果,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意外损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