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门户网站
BIO1000.COM

科学家揭示了大肠癌病治疗目标背后的分子机制

一组科学家揭示了大肠癌病因之一和治疗目标背后的分子机制。

Wnt信号通路是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信号通路,对于许多生物中细胞和组织的发育和最佳功能至关重要。许多分子参与该途径的调控。分子中的突变可能导致癌症。RNF43是一种分子,是一种在肠干细胞(ISC)的细胞膜中发现的蛋白质。它充当Wnt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剂,RNF43的突变在结直肠癌中很常见。但是,RNF43突变导致癌症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在一系列广泛的实验中,包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筑山忠介在内的一组科学家描述了一种导致RNF43中一个位点突变引起癌症的分子机制,并且还描述了治疗这些疾病的潜在方法。癌症。他们的发现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他们首先确定了RNF43的确切区域,其中突变导致激活Wnt信号。从诱发突变的实验中,他们发现RNF43中的一些丝氨酸残基必须被磷酸酯修饰(磷酸化)才能发挥功能。阻断RNF43中磷酸化的突变会导致癌症。他们设计了具有与磷酸化RNF43相似特性的RNF43突变体。这些突变体保留了其功能,证实了其假设。

在正常细胞中,RNF43通过启动Wnt受体的降解来负调控Wnt信号通路。当RNF43突变为致癌性RNF43时,它不再能够下调Wnt信号传导。此外,该小组发现,致癌的RNF43与另一种致癌基因活性Ras协同诱导肿瘤。这在小鼠模型以及细胞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从这些信息中,科学家们分析了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收集的结直肠癌数据,并确定了RNF43突变体也与Ras一起在人类中诱导肿瘤发生。有趣的是,该小组的其他实验表明,致癌性RNF43的进一步表达是由Wnt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诱导的,从而加速了RNF43对抗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科学家们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正常和突变RNF43在其他物种中的作用。在斑马鱼胚胎和小鼠肠类器官模型上进行的实验中,他们证明RNF43的磷酸化在ISC的形态发生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证实了该调节的保守作用。

科学家得出结论,修饰RNF43磷酸状态以维持其功能可能是某些类型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方法。尚需了解的是不同的RNF43突变在癌症中发挥的确切作用。为此,从TCGA中记录的患者收集更详细的分子数据非常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